绿水青山美如画——湾沚区践行“两山”理念工作实践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生态兴则文明兴,生态衰则文明衰。”“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、利在千秋的事业。”湾沚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深入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。2018年,原芜湖县成功创建成“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”“安徽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”。2020年,湾沚区成功创建为第四批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实践创新基地,成为全省第一个生态环境领域创建“大满贯”。
青山着意横诗卷,碧水含情展画图。俯瞰湾沚大地,生态、生产、生活融合共生,宛如一幅幅精心勾勒而出的旖旎画卷。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,处处能感受到生态文明之美。
夏季,是赏荷的最佳时节。在芜湖,最有名的荷花观赏地当属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陶辛水韵。这里是全国品种最全的景观荷花基地之一,有多达530种荷花摇曳生波。“江南可采莲,莲叶何田田。”夏季的陶辛处处是荷花的世界。当地自古就有种植荷花的传统。2017年,湾沚区对陶辛镇“十纵十横”的古水系进行综合治理,连通沟渠百余公里。同时积极引导村民种植荷花,全镇荷花种植面积很快从600余亩提升到近2万亩。2021年陶辛镇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。纷至沓来的游客,让农家乐、民宿经济持续升温,莲子、莲叶、莲藕、藕带等特色农产品也走俏市场,不仅通过电商销往全国各地,同时,依托安徽新芜经济开发区绿色农产品产业园,培育加工企业近30家,让农户从产品附加值提升中受益,仅荷花种植每亩就可为农户带来约1400元的收入。
位于南湖之畔的龙尾张村,一个几乎被遗忘的小村落。通过实施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项目,解决制约出行、排涝、灌溉、生态和发展的一揽子问题。如今,这里不仅生动再现皖南乡村生活图景,还结合村庄特色,建立了“乡愁记忆馆”“男耕女织展示馆”“小时候记忆馆”,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,并逐渐形成“田园夜市”。每当夜幕降临,数以千计的市民、游客来此游玩散步,各种小吃摊上烟火升腾,各色彩灯熠熠生辉,为美丽乡村带来了满满的活力与激情。
惜福路、养福巷、得福广场、福文化馆……鲜红的颜色、幸福的主题,所有的景观设计、艺术造型都和“福”字有关。2021年,六郎镇启动小陶村美丽乡村改造,殷港艺创小镇紧紧围绕“福”文化,科学制定村庄整治建设规划。经过近1年时间的努力,重构了自然格局与人文资源,展现出“最福氛小陶村”的独特面孔和个性。而这,仅仅是殷港艺创小镇以“艺创+”力量,赋能美丽乡村建设的冰山一角。截至2022年,殷港艺创小镇已经培育和引进各类型的企业100多家,成功吸引了2000多人返乡入乡就业创业。殷港艺创小镇也荣获“中国最美特色小(城)镇50强”、国家级众创空间等诸多荣誉和称号。
艺术是灵魂的表达,运动是身体的呼唤。离开六郎镇,走进红杨镇,这里是一座以运动休闲为主要特色的小镇。登珩琅山、入和平森林公园、在洋滩河、到红杨山……运动休闲体验游为当地乡村振兴打开了全新思路。红杨镇立足绿色文旅定位,将“汽车运动”作为主题,推动汽车运动和旅游产业相融合,倾力打造一个集风景之美、运动之美、休闲之美与快乐之美于一体的别样风情小镇,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以及汽车体育运动爱好者等慕名而来。
塑料袋、废弃地膜、碎布条、旧衣物……这些很多人眼中的“垃圾”,在湾沚区花桥镇芜湖亚太通用托盘包装有限公司却成了“宝贝”,每年要消耗近万吨。托盘产业是花桥镇的特色产业,2020年,该镇被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授予“中国托盘第一镇”称号。这里拥有托盘企业30多家,年销售托盘近3000万片,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9.2%。
如果说,将各种塑料垃圾改造成托盘是“变废为宝”,那么利用田间秸秆生产生物质燃料,则算是“点草成金”。为解决秸秆露天焚烧产生的种种问题,湾沚区六郎镇芜湖聚焰生物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沈显华,给出了“更优解”——利用秸秆生产生物质燃料!沈显华的农事服务中心集农作物秸秆收、储、运、产、销于一体,年利用农作物秸秆及副产物20余万吨。不仅避免40余万亩秸秆露天焚烧,还节约标准煤约15万吨,减少碳排放30万吨,带动当地农民增收6000余万元。
此外,2019年,安徽新芜经济开发区携手华为合作建设新型智慧园区,实现污染源监测等数据实时共享,园区内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提到至93%以上,污染物产生及处理量较改造前降低12.6%。清理整顿“散乱污”企业近200家。
“楚水美山如画出,亭台楼阁似飞来。”在湾沚主城区,与青弋江紧紧相邻的东湖公园,是当地最美的一道风景。该公园2006年8月启动建设,历时5年,分三期建设完成,总面积2038亩,其中水面840亩,是一个集观光、休闲、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性开放式公园。
湾沚区坚守生态底线,不断健全公园城市体系。以东湖公园、罗福湖公园、汪溪湖公园等区级公园,青弋江滨江景观公园、和津绿廊及迎宾大道等城市绿带,绿荣园、沚津园等城市小游园为骨架,建立“区级公园、城市绿带、小游园”三级分类城市公园体系。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8.84%,城市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3.4平方米。充分保障游人休憩活动空间,将地域文化、儿童游乐、教育科普、体育健身、普法宣传等功能融入到城市公园中,彰显公园美学价值、人文价值、生态价值、生活价值。
公园并非是城市的专属品,随着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加快,乡村公园、农民公园也在持续规划建设。一处处村门口的公园兴起,不仅提升了村容村貌的颜值,也让广大村民在优美的环境中,享受更加幸福的生活。2018年初,湾沚区启动惠民河整治工程,到如今,走到这里,清澈干净的河水缓缓流淌,田间地头的蛙叫虫鸣不绝于耳。置身陶辛镇百鸟滩,看着清澈湖水、青翠荷叶,迎着清凉拂面的微风,听着叽喳欢悦的鸟鸣,好不闲静舒适,一幅“河畅、水清、岸绿、景美”的绿色河湖生态画卷展现在大家面前。
“云开看树色,江静听潮声。”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,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。通过因地建园、因势造景,不仅提升了乡村的环境面貌,让乡村公园成为群众家门口的“幸福乐园”。推窗见绿、出门见景、四季见花的理想人居环境在湾沚正逐步变成现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