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基层话民生】惠民政策有保障,“三保”措施暖我心
我叫张*元,今年57岁,家住湾沚区红杨镇珩琅山村。我与妻子务农半生,育有一子一女。现在子女都成家生子,原本我与老伴在家种种菜、帮忙带带孩子,也算乐在其中。
可没想到,从去年过完年开始,我的身体越来越差,刚开始以为是过劳导致,想着自己辛苦半辈子,身上肯定留下了不少病根,本着忍忍就好还能省点钱减轻子女负担的态度,我在家休息调养。可没想到身体状况并没有好转,反而急转直下,我的体重极具下降,长期浑身乏力,经常性腹部疼痛。最后在老伴与子女的强烈要求下,我前往县医院进行了检查。可检查结果却如同晴天霹雳,2021年3月份,我确诊了肝癌,接连不断的住院治疗不仅一步步压垮我的身体,更掏空了本就不富裕的家庭。就在我最绝望的时候,民生工程重新为我点亮了希望之光。
因病支出保生活
在得知我得情况后,村两委主动联系到我,向我解释了低保的政策。在我的认知里,低保是重度残疾人或者非常困难的家庭才能申请的惠民措施,我有儿有女,子女虽然条件不算好,但总归也算过得去,怎么也和低保搭不上边才是。但是村干部告诉我并不是这样,他向我详细讲解了低保的政策,原来低保分类里,有“因病支出型”这一分类。村干部告诉我,“因病支出型”低保主要看收入和自费的医疗费用支出,因此申请低保需要核算我的家庭收入,主要需要计算子女提供给我的赡养费。在填写经济核查授权书后,在村干部的帮助下,填写相关信息、准备所需材料。经过镇村干部的入户调查和公示审批等相关程序,现在我已经可以每个月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742元。与此同时,我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也更高了。低保就像一根救命稻草,给了我这个困境中人走出去的希望。
医疗救助保生计
低保办下来之后,我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,虽然报销比例更高,但是持续不断的医疗费用支出也不是我能承受起的。这个时候,我们的镇村干部再次主动上门联系到我,告诉我的条件可以申请医疗救助。因为我是低保户,结合我的合作医疗费用,我可以申报区级救助。于是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,我提供了救助申请,他们帮助我打印病例、收集发票、计算医疗费用,还替我准备申请的表单并代为填写。需要我和我子女提供的材料,他们也尽心尽力帮我准备。在我们镇村干部的帮助下,我最终申请到了七千余元的救助金,这大大缓解了我和我子女家庭负担,让我松了一口气。这些镇村干部,这些惠民的政策,让我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我们困难老百姓的关心,让我体会到了电视上一直在讲的幸福感、获得感、安全感。
持续关怀保生气
自从我生病之后,我们家里的笑容越来越少,老伴身体也不好,这段时间更是雪上加霜。看着白头发越来越多的老伴、每天抽烟叹气的儿子,我这心里呀,是越来越不好受。但是每次镇村干部上门走访的时候,他们脸上始终保持着灿烂的笑容。他们的笑容,好像也给我,给我的家庭带来了笑容、带来了希望。现在,随着低保和救助的办理,我的家里又慢慢恢复了以往的欢声笑语,我的心态也是越来越好。